舆情聚焦 | 防止过度商业开发 让旅游更好助力传统村落保护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这是陶渊明描写的田园乡村。然而,这种鸡犬之声相闻,炊烟袅袅的乡村美景,却是许多城市人永远走不进去的图画。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大批古村落濒临消亡。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舆情聚焦 | 防止过度商业开发 让旅游更好助力传统村落保护

图片8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这是陶渊明描写的田园乡村。然而,这种鸡犬之声相闻,炊烟袅袅的乡村美景,却是许多城市人永远走不进去的图画。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大批古村落濒临消亡。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概述

 

最近,一组数据让人惊心: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由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智库、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太和智库联合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在京发布。

《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显示,传统村落保护目前仍面临一些困境,包括现有法律法规对传统村落保护不足、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千篇一律建设以及居住改善与传统保护存在矛盾等五大挑战。随着一些传统村落的消失,依附于传统村落中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濒临灭绝。

图片9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正在大量消失。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传统村落,取得较好效果,但实践中也存在传统村落“变味”的尴尬。比如,在搞旅游开发时出现了拆古建新、拆真建假以及过多外迁村民等错误做法。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要积极发展旅游,又要防止过度商业开发,以科学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

五大挑战

近年来,中国建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制定了传统村落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保护模式,但传统村落保护仍然面临五大挑战。

其一是现有法律、法规对传统村落保护有待加强。

其二是过度商业开发导致传统村落衰弱。蓝皮书指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古建筑被包装成统一化的房屋样式、店铺里出售的商品除了少量是当地特色食品,很多是在全国都可买得到的纪念品,毫无地域特色。

其三是“空心村”日益严重。不少村民离开村落进城生活,即便是暂时在城镇务工的农民,也只在节假日才回老家。这让一些村落“人去房空”,仅住一些留守老人。

其四是千篇一律的建设。一些地区存在着对村落进行大规模改建、拆掉传统民居,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的倾向,让传统村落发展趋同化、模式化。

其五是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和传统村落保护间矛盾突出。很多老宅的陈旧格局及落后配套措施已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原住民倾向拆掉原有的传统建筑,代之以现代感的楼房。

图片10

专家观点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东南大学教授陶思炎认为,能够进入传统村落名录的应该是有一定历史、有遗迹、保存基本完整、人们生活过或正在生活的村庄。“它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他同时表示,这个标准不能全国统一。对于少数民族村寨,只要村民的居住区域、生活状况能够保持原有风貌,也可以称为传统村落。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托则认为,传统村落保护应该保护那些在整体风貌达到一定质量、文化样态继续存续的活态村庄,“有些传统村落已经完全空心化、衰败到难以保护,当地村民也没有保护意愿,就不应在保护之列,可以按照城镇化方式进行改造。”

媒体观点

【中国经济网】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新华网】保护传统村落应重视村民这一主体

【人民网】保护传统村落 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文明网】保护传统村落要唤醒村民意识

【千龙网】保护传统村落 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央广网】保护传统村落需要更多国家行动

 

深度分析

国家与政府应给予科学规划和有效引导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不仅涉及建筑的改造、修缮和利用,而且涉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大量资金。地方政府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中起主导作用,适度、可持续的旅游开发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引导。保护传统村落的国家行动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规划:一是加大对传统村落的国家保护和投入力度,如实施濒危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行动,对那些得到价值公认同时高危的传统村落,开展行之有效的重点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等。二是加快传统村落保护的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为传统村落的认定、保护、规划利用等提供硬约束,将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三是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地方政绩考核体系,建立保护责任追究机制等,抑制一些领导干部在开发利用传统村落过程中的短视和急功近利思维。

保护传统村落要激活村民的保护意识

村民是传统村落的主人,是实际上的使用者和管理者。但现在很多村落,村民普遍缺乏文化意识和保护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世代所居的地方具有多么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村民直接把祖屋拆掉,学着别人的样子砌个普普通通的水泥房子;还有的以修缮祠堂的名义,将世代相传已有些斑驳的壁画直接抹去,随意涂抹上别的图案。不但没有发挥保护的作用,反而成了传统文化的破坏者。保护传统村落不能仅靠外力,更要增强内力,这就需要唤醒村民的文化和保护意识,通过普及性的宣传教育让大家认识到村子里的每一座古宅、每一口古井、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特殊的意义,不宜随意进行改造和破坏,对于确实影响生活的,有关部门应给予指导和帮助,在不影响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缮,让老百姓自觉承担起保护村落的责任。 

保护传统村落也要注重保护精神

维系传统村落的不只是传统建筑,更包含着生息繁衍中凝聚起的一股精神,有人说每一个村子都有一种精神,现在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许多内容,其实都与传统乡规乡约、碑文警语和民间故事里传递出来的普世价值观一脉相承。这种精神或者观念,也是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保护传统村落时,要注重对这部分文化的挖掘、收集与保护,即便村落的现状面貌发生了改变,这种精神也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让精神的无形之力成为推动乡风文明、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新模式

“互联网+”已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给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将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新途径。如建立基于虚拟收藏社区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构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建立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构建“互联网+家谱文化”新模式。

“中国传统文明之根在于乡土,中国未来之变其关键在于乡土,只有深读三农,才能读懂中国。”这是浙江电视台录制的《衢州记忆:乡土再发现》片头中的一句话。古村落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其首要价值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这既表明古村落保护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也道出古村落保护的要义所在。“先保护、后开发”不是单纯将原有的古村落围起来打造成景区,而是在保护原有资源的前提下,活化民俗,深入挖掘景区的旅游功能,将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发挥到最大。

话题延伸

意大利

立法保护遗产

传统村落或者城镇是国家物质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保护极为重要。1964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的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员国际会议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威尼斯宪章》,这成为了欧洲国家保护文物、遗产的国际通则。

日本

开发保护结合

日本村落保护很少出现大拆大建现象,大多只是针对个别村落、独立住户进行的小规模改建、修缮。日本在进行村落保护中,政府注重和当地民众的沟通和配合,让民众参与到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中;将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对村落中的展览建筑进行重点改造。

法国

国家审定维修

法国对古建筑的保护中40%的资金来自政府,旧居的50%的维修费用由政府负担。为保护古城的完整性,法国会专门划定区域建设现代小区,解决住房问题。

法国还规定对古城区的建筑不得随意拆除,维修或者改建都要经过国家审定,国家会给予资助。

英国

民间力量参与

在古城保护宣传、推动制度建设等方面,英国的民间团体起到很大作用。1877年,英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古迹保护团体“古建筑保护协会”成立。自此之后类似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团体还通过推动立法来影响政府决策。民间团体的参与让英国古城古迹保护成为一种民间自觉。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产品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zxl@boryou.com      zcb@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45-17:45,节假日休息

QR coce